2017年”澳大利亚研究走进师大“系列讲座完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7-03-25文章来源: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为了迎接内蒙古师范大学建校65周年,同时延续2015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澳研中心成立以来重研究重学术的传统,内蒙古师范大学在2017年3月18日继续开展了“澳大利亚研究走进师大”2017年系列学术讲座。


上午,韩静博士和徐颖老师针对我校本科学生,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分别做了关于“西悉尼大学讲解”以及“翻译中国文化的成功要素”为主题的讲座。



下午,韩静博士和梅卓琳院长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赛罕校区做了讲座,分别针对外语研究生和教师,以及来自呼市地区各高校教师代表和研究生。


经历一天四场的讲座,我校师生以及其他院校参加者收获很大。其中,韩静博士在两个校区分别进行了讲座,场面多达三百余人。讲座后听众对主讲人进行了提问以及采访,学生表示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大家听得意犹未尽,均表示时间过得太快,不愿结束讲座。讲座效果很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听者、讲者上下互动,有问有答,思路开阔。


【1.  Dream in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


2017年3月18日,韩静博士和徐颖老师在我校做了关于“西悉尼大学”以及“翻译中国文化的成功要素”为主题的讲座,由武海燕院长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以及澳大利亚研究爱好者参与了讲座。


首先,徐颖对本人的经历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徐颖老师介绍了西悉尼大学的logo(如上图)。根据几项有代表性的数字介绍了西悉尼大学。学校宿舍的待遇,例如方便使用的大学校园设施、24小时保安、家具配备齐全、学生福利支持系统、活跃的社团以及活动等。然后,介绍了澳大利亚概况,以及几大城市。诸如地理位置、气候、时差、语言以及货币等问题。澳大利亚的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世界宜居城市,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会让留学生活充满阳光和机会。最后,徐颖老师介绍了我校与西悉尼大学的合作,其中包括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项目。


【2.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


韩静博士

中国文化翻译的成功要素
澳大利亚与西悉尼大学人文与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

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SBS-TV字幕部主管和总字幕师

《非诚勿扰》英文字幕版主翻
为澳观众翻译300多部中文电影和电视节目


外国语学院院长武海燕教授为讲座进行主持介绍




韩静博士从“什么是翻译?”这一问题讲起


翻译包括:交流、受众和信息。

四类受众包括:1.直众

                         2.旁听

                         3.顺听

                         4.隐听


韩静博士认为做好翻译工作,要注意三点:

1.沟通:听众+信息

2.认知和文化语境: 结合《非诚勿扰》的实例,对俗语的翻译进行了解析

3.对语言的操作 :结合非诚勿扰与澳大利亚的联系,说明文化传播里要富有娱乐性,让澳观众主动汲取其中的因素。幽默的翻译,以《非诚勿扰》翻译中“过来人”的翻译举例,生动富有感染力。


讲座之后

平台记者对韩静博士以及参加讲座的学生进行了采访,内容如下...


平台记者:老师,您认为作为一名成功的翻译者,需要怎样训练自己?

韩静博士:多看情景剧  多听广播,多读书(以上三点为小编根据老师解答总结的主干内容)


平台记者:你好,请问听过讲座,对您来说有什么收获呢?

参加讲座的学生:我们所理解的文化因素,和外国人有些不同,翻译时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3. 促中澳紧密交往——40载文化交流路



梅卓琳院长


西悉尼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悉尼大学客串教授
澳中关系顾问

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研究员
编辑并合著了两本
关于中国式幽默的书籍

发表了许多关于软实力和文化外交的文章





个人经历:


1975-1978  任澳大利亚驻北京的第一位文化参赞

1979-1984  任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的执行理事

1985-1988  任澳洲大使馆内的首位女性部长

1989-1992  任国际羊毛秘书处中国区主管

1992-1995  任澳大利亚驻香港总领事

目前,她任职于西悉尼大学


梅卓琳教授一直活跃在澳大利亚的外交和学术活动的舞台上。 她自1973年澳大利亚第一次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时就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工作。20多年来,她在外交与贸易部从事与澳中关系相关的工作,曾三度在中国和香港任职,并但任过澳大利亚驻香港总领事(1992-1995)。澳大利亚-中国理事会成立于1979年,梅卓琳教授担任第一任执行理事。


她于2009年担任澳大利亚州议员,对澳中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还是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研究员。她编辑并合著了两本关于中国式幽默的书籍,发表了许多关于软实力和文化外交的文章。


本次讲座主要介绍梅卓琳院长的个人经历,从20世纪50年代她开始研究中国语言与文化谈起。梅卓林院长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向大家娓娓道来她自己在中国求学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讲座开始前,梅卓林院长用流利的中文跟大家打招呼,在场的听众感到无比惊喜。


梅卓林院长于1962来到香港求学,并且她在香港发生了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齐先生。


她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分别学会了法语、德语、拉丁语以及中文。


结束了在香港的求学生活后,梅卓林院长回到悉尼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在悉尼,一位来自英国的教授影响着她,这位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热衷于中国的唐诗并且翻译唐诗。梅卓林院长像教授一样的一路上追寻着爱与真相。


在1972年,中澳建交,梅卓林院长对政府官员讲:“我在香港学习过,而且会说中文,我可能会对政府有所帮助”。这样,梅卓林院长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她在澳大利亚贸易部部长身边做中澳之间交流的翻译。在工作中,她回忆到自己和中国人之间的交流与相处,并且着重回忆与白先生之间的工作点滴。


梅卓林院长于1975分别到北京、昆明。当时正值澳大利亚动物标本展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昆明举办。梅卓林院长在1979年返回澳大利亚,开始致力于中澳文化交流。



         

梅卓琳院长关键词

梅卓林院长在分享自己的求学和生活的过程中,提到了很重要的一个观点,那就是:Language is culture. 她认为学习语言就要学习文化,如果丢失了文化那就是丢失了语言。


【4. 翻译中国文化的成功要素



韩静博士认为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很关键的一步在于翻译,而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受众对于翻译的认知、认可和接受。


中国语言和文化同英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距和不同不仅表现在语言和文化本身,还反映在受众的认知环境和体验结构。韩静博士将以大型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英文字幕版在澳大利亚观众中的巨大成功为例,从英语观众的视角讲述中国文化的翻译特点、盲点以及成功要素。




韩静博士从几个重要角度来阐述成功翻译中国文化的考虑和条件。


首先,是要了解翻译的对象,也就是受众群体,并为受众群体翻译。这就需要了解英语观众的认知环境和范围,以及语境。


第二,是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文化交流,没有达到交流目的的翻译就是失败的翻译,也就是说受众没有明白翻译所要传达的信息,那就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


第三,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调节和让步,因为没有任何概念在两种语境中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对于文化差异的精准理解和定位是解决翻译中疑难的先决条件和环境。


第四,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透彻理解是翻译过程和翻译成功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韩静博士在讲座中将引用她在翻译的270多集«非诚勿扰»中的精彩生动的例句,包括许多的中文典故和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如“小鲜肉”,“撒娇”,“裸婚”,“腹黑”,“公主病”,“啃老族”,“无节操”,“重口味”,以及引领«非诚勿扰»巨大成功的要素之一,孟非的幽默和诙谐,让听众可以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理解翻译,特别是中国文化翻译。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乌云高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