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成立十周年学术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11-0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内蒙古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我校成立的第一个国别研究机构,2017年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025年10月30日上午,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中外澳大利亚研究的著名学者,包括我校杰出校友、资深翻译家、2024年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尧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人文科学院院士大卫・沃克(David Walker),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副教授凯伦・沃克(Karen Walker),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分会秘书长李建军,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席格伦(Gary Sigley)教授。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贾美林出席座谈会,我校相关职能处室和学院负责人、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秘书及中心骨干教师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刘伟主持。


贾美林副校长祝贺澳研中心成立十周年,肯定澳研中心在促进中澳人文交流、增进文明互鉴方面做出的独特贡献,及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强调未来加强跨学科合作,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并祝愿澳研中心未来取得更大成就。



李尧教授在致辞中谈到,澳研中心聚焦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及儿童文学研究,通过系统译介《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汉译丛书》等23部作品,树立区域与国别研究新范式,译介成果成为理解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的重要窗口,为内蒙古地区与澳大利亚的对话提供了独特平台。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人文科学院院士大卫・沃克(David Walker)教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澳研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与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心开展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和儿童文学汉译与蒙译丛书为研究领域贡献独特亮点,对中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澳研中心十年来的成就源于校方支持、团队协作和特色翻译三大支柱。



李建军秘书长在致辞中谈到,澳研中心在武海燕教授领导下聚焦澳大利亚文学翻译、原住民文化研究,在国内40余家澳研中心中特色鲜明,成果突出,获国际认可。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内蒙古师范大学澳研中心在著作出版、会议承办、期刊主编等方面紧密合作,未来两中心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中澳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澳研中心主任武海燕教授做年工作汇报,总结澳研中心在平台建设、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绩,总结成功经验,分析问题与不足,指出中心将继续深化研究特色,拓展合作网络,加强国别区域研究团队建设,为中澳学术交流做出更大贡献。她还宣读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贺信。

座谈会上,李尧教授、大卫・沃克教授、武海燕教授分别向图书馆赠送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和翻译著作。





李尧教授向图书馆赠书


大卫沃克教授向图书馆赠书

武海燕教授代表澳研中心向图书馆赠书


接下来的座谈交流环节,中外专家学者中澳交流、文明互鉴、新闻传媒、旅游、文学、文化等视角展开交流为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开展跨学科区域国别研究寻找新思路、探索新路径。

刘伟处长总结会议成果,肯定了我校澳研中心十年来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强调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北部边疆重要高校,在促进中澳人文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桥梁作用,我校澳研中心作为教育部国别与区域备案中心,未来需继续发挥特色优势,深化中澳人文交流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图片:韩占文  

编辑:刘涵         初审:乌云高娃       终审:武海燕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张学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