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澳研中心师生参加第20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6-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68日至9,由中国亚太学会澳大利亚分会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和澳研中心承办的“第20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新时代的中澳关系:机遇与前瞻”, 我中心3名教师、3名研究生参会,就中澳的文化、文学、教育等领域发表各自研究成果。


一.大会主旨发言

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李木兰(Louise Edwards)透视了20世纪初中国妇女运动在澳新闻媒体的报道;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黄梅波教授深入剖析了中澳经济政治关系的互动影响; 格里菲斯大学教授凯特琳·伯恩(Caitlin Byrne)呼吁加深中澳相互了解和对话, 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安东尼·休斯-德思(Anthony Hughes-dAeth)比较了中澳两位西部作家对“空”的不同理解; 中国矿业大学翟石磊副教授分析了澳大利亚公众对华的威胁感知及政策偏好。下午,澳研中心的参会学生在分会场进行了发言。


二、分论坛会议

在语言、教育或社会分论坛,李霞老师不仅担任了分论坛主持,还通过对澳大利亚华裔青少年继承语学习环境的分析,揭示了教育资源分配、教育体制差异、教学方法特点以及学业负担压力等因素对继承语学习的影响。


在媒体、电影或艺术分论坛,研究生崔允航和肖晓以“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中国形象探析--语料库辅助的三维话语分析”为题,通过收集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有关我国的报道,对其塑造的国家形象、塑造意图以及背后反映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和维持中澳关系提出了个人见解。


研究生袁丽娟以“断裂、救赎、僭越、论诺亚•格拉斯之死的异托邦建构与意义”为题,深入剖析盖尔·琼斯的力作《诺亚·格拉斯之死》与福柯异托邦理论的结合,展现父子两代跨越时空的心灵救赎之旅,在现实与幻境间编织找寻与自我救赎的复杂图谱,挖掘作品中深埋的艺术与心灵的异质空间,透视小说的多维深度。





会议期间,我中心副主任那日苏老师代表中心向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FASIC)主席Angela Lehman赠送我中心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儿童文学译著》汉语版和蒙文版。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张学渊

友情链接